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統(tǒng)稱,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jié)。每年三伏天出現(xiàn)在公歷7月中旬到8月中旬,其氣候特點是氣溫高、氣壓低、濕度大、風(fēng)速小。因此,暑濕之邪是三伏天的主要致病邪氣,那么,面對高溫悶熱氣候的烤驗,三伏天人們該怎么避暑攝生防疾病呢?
一、 吃什么?
三伏天因天熱下降,地濕上升,濕熱交爭困于脾胃之故,人們易出現(xiàn)不思食(納呆)、惡心、頭昏乏力、倦怠思睡、舌苔膩、小便少、汗多等癥狀。此外,夏天氣溫高,出汗多,不僅會損失蛋白質(zhì)氨基酸,還會損失大量的B族維生素和鉀鈉等礦物質(zhì)。因此,三伏天吃什么就顯得尤為重要。具體到吃什么,要遵循以下原則:
1 清淡食物促食欲
三伏天氣溫不斷升高,空氣濕度加大,許多人沒有食欲,這時嘗試多吃一些清淡食物,不僅可以促進食欲,還能防病。
因為夏令氣候熾熱,最易傷津耗氣,因此?蛇x用一些藥粥來滋補身體,如綠豆粥、蓮子粥、荷葉粥等。著名醫(yī)學(xué)家李時珍特別推重藥粥攝生。他說:“每日起食粥,大碗,空腹虛,谷氣便作,所補不細,又極柔膩。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也。”藥粥對老年人、兒童、脾胃功用虛弱者都是適合的。
“清淡”的實質(zhì)是少用油,絕不是不沾葷腥。夏季更應(yīng)注意蛋白質(zhì)的攝入,每日攝入量在70至90克為宜,且最好一半以上為魚、蝦、瘦肉、雞肉、鴨肉、蛋、奶和豆制品等易被人體消化和吸收的優(yōu)質(zhì)蛋白質(zhì)。
2 多食新鮮蔬果
中醫(yī)認為,胃為后天之本。夏季人們常感食欲減退,脾胃功能較為遲鈍,此時不妨吃些新鮮蔬果。新鮮蔬果營養(yǎng)素的構(gòu)成,一般是纖維素和糖分的含量各半,不僅可以有效地補充人體必須的能量和水分,其清爽的特質(zhì)也會讓人久食而不厭。
小白菜、油菜、柿子椒、西紅柿等新鮮蔬菜和柑橘、檸檬等水果,富含維生素C,具有抗病毒作用;胡蘿卜、莧菜等黃綠色蔬菜,富含維生素A,具有保護及增強上呼吸道黏膜和呼吸器官上皮細胞的功能;卷心菜、菜花等富含維生素E,可有效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增強人體抗病能力;尤其是一些如“野菜、桃子、西瓜”等時令的夏季蔬果,多食更是大有好處。但要注意不要貪食生、冷或不潔的食物,以免染上痢疾、腹瀉等。此外,出汗多也會導(dǎo)致體內(nèi)的鉀離子喪失過多,具體的癥狀是人體倦怠無力、食欲不振。新鮮蔬菜和水果中含有較多的鉀,因此可酌情吃一些桃、李子等水果,而蔬菜中的青菜、大蔥、芹菜、毛豆等含鉀也很豐富。
3 苦味食物不能少
許多人認為苦味食物算不上美味,不過它卻是夏日的健康食品。夏季氣溫高濕度大,往往使人精神委靡、倦怠乏力、食欲不振。此時,吃點苦味蔬菜大有裨益。苦味蔬菜中含有豐富的具有消暑、退熱、除煩、提神和健胃功能的生物堿、氨基酸、苦味素、維生素及礦物質(zhì)。苦瓜、苦菜、萵筍、芹菜、蒲公英、蓮子、百合等都是佳品,可供選擇。
但是,吃苦味食物也要因人而異。一般說來,老人和小孩的脾胃多虛弱,故不適宜過多食用苦味食物;加衅⑽柑摵㈦涓估渫、大便溏泄的病人不宜食用苦味食物,否則會加重病情。
- 喝什么?
夏天人們特別容易口渴,需要隨時喝水,應(yīng)該如何喝水才是科學(xué)的呢?
1 及時補充水分但應(yīng)少喝飲料。果汁、可樂、雪碧、汽水等飲料中,含有較多的糖精和電解,喝多了會對胃腸產(chǎn)生不良刺激,影響消化和食欲。因此,夏季應(yīng)多喝白開水或淡鹽(糖)開水。
2 口渴后不宜狂飲。勞動和運動大量出汗后,不宜大量飲用白水,應(yīng)適當(dāng)補充些淡鹽(糖)水,因為大量出汗后使人體內(nèi)鹽分丟失過多,約占汗液的0.5%左右,不及時補充鹽分,則使體內(nèi)水、鹽比例嚴重失調(diào),導(dǎo)致代謝紊亂。
3 用餐前和用餐時不宜喝水,因為進餐前和進餐時喝水,會沖淡消化液,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長期如此對身體不利。
4 早晨起床時先喝一些水,可以補充一夜所消耗的水分,降低血液濃度,促進血液循環(huán),維持體液的正常水平。
5 炎熱的午后,喝一口清香的綠茶,不僅清熱消暑,還能解毒止渴,實在是夏季養(yǎng)生的上乘之選。
每喝三杯以上綠茶的老人,不僅患老年癡呆癥的幾率較低,他們在總體的記憶力、注意力上,要明顯高于平時喝綠茶較少或不喝綠茶的人。
喝綠茶具有養(yǎng)生、抗癌、堅固牙齒、保護毛細血管以及提神的作用。另外,綠茶還含有大量的鉀,大量出汗后飲綠茶可以幫助身體補充流失的鉀,提高耐熱能力。
*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wǎng)絡(luò),非商業(yè)用途,僅作為科普傳播素材 *
* 若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