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點關注 > 正文

無中生有造“熱點” 假冒權威圖牟利——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2023年9月辟謠榜綜述

稿件來源: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 發(fā)布時間:2023-10-13 18:21:00

      近日,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對9月網絡謠言進行了梳理分析。當月網上數據監(jiān)測和網民舉報顯示,舊謠新炒、無中生有等造謠現象有所增多;冒用權威名義詐騙牟利、夸大謊報災情編造謠言,以及利用“賣慘帶貨”營銷套路虛假擺拍視頻在網上時有傳播,嚴重誤導公眾認知,造成不良社會影響。

編造虛假社會事件亂秩序。9月,有網民為博眼球、引流量,蓄意編造聳人聽聞的虛假社會事件。如在圈群中翻炒“人販子拿100元騙孩子上車帶路”舊謠,不同的謠言版本只是修改了學校名稱、地名,內容基本一致,渲染恐慌氛圍;偽造“遼寧省生態(tài)環(huán)境廳檢測報告”圖片,謊稱“大連核輻射值超出預期”,煽動民眾情緒;還有網民為提升個人社交賬號熱度,網購黃銅顆粒在北京房山周口店地區(qū)一河道內拋撒,編造“北京市房山區(qū)一河道內驚現碎金”謠言,吸引附近部分居民前往撿拾,帶亂節(jié)奏、擾亂人心。這些行為均嚴重擾亂社會秩序,造成不良社會影響,已被依法予以處罰。此外,還有自媒體故伎重演“賣慘帶貨”的營銷套路,拍攝“涼山、攀枝花多名老人賣石榴屢遭拒”等虛假擺拍視頻,涉嫌欺詐銷售,損害消費者權益、欺騙民眾樸素情感,也影響社會風氣。

冒用權威歪解政策圖牟利。9月,冒充官方發(fā)布虛假政策信息、假冒權威機構名義開展非法活動的情況仍然時有出現。如:有網民冒充官方名義,杜撰“重慶決定下調最低工資標準”虛假政策;根據鐵路方面推出的重點旅客服務內容進行演繹,編造“今年國慶后老年人可半價購買火車票”的不實信息;又如:有不法分子假冒國家部委等權威機構名義,甚至偽造其公文、公章,通過成立“試點社區(qū)”、發(fā)送詐騙短信、發(fā)布志愿者招聘信息等方式,開展非法集資、虛假宣傳、盜取個人信息等違法活動,試圖蒙蔽群眾騙取錢財。這些行為嚴重侵犯社會公眾合法權益,損害權威部門公信力,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民政部、國資委研究中心等遭冒名的機構或部門均已正聲辟謠并嚴正聲明堅決打擊此類違法行為。

搭蹭熱點謊報災情損公益。隨著備受矚目的杭州亞運會拉開帷幕,有商家搭蹭熱點借亞運會重要賽事活動博取關注,散布“快遞停發(fā)通知”謠言,意圖增加銷量牟取利益;受臺風“?”殘余環(huán)流影響,福建、廣東等地持續(xù)降雨導致洪澇災害,網上隨之出現一些謠言,比如“深圳極端特大暴雨南山區(qū)停工一天”“深圳龍崗區(qū)龍河路有人被沖進河流”“深圳龍崗內澇外賣員因漏電死亡”等謠言,或移花接木、或張冠李戴,干擾搶險救災工作;還有人編造傳播“四川涼山一山體水泥護坡發(fā)生大面積垮塌”的短視頻,引發(fā)網民議論,但事實上該視頻是將南美洲哥倫比亞某處山體水泥護坡垮塌現場偷梁換柱而來,這種隨意剪輯視頻捏造假消息的行為,歪曲事實、挑動情緒,嚴重損害社會公益。

10月,受中秋國慶假期“長尾效應”的影響,涉及旅游消費、交通出行、食品安全、文藝影視等方面的熱點信息或持續(xù)較長時間,一些謠言亦可能隨之產生。此外進入秋冬季節(jié),天氣轉涼,人們對新冠感染、甲流乙流等傳染性疾病再度大規(guī)模流行的擔憂情緒可能升溫,涉及醫(yī)療衛(wèi)生、疾病防治、健康養(yǎng)生等方面的謠言或容易滋生。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提醒廣大網民,請謹慎理性對待網上各類未經證實、背景缺失、地域不清、指向不明的信息,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guī),自覺規(guī)范個人網上言行,攜手維護網絡秩序,共建清朗網絡空間。

 

來源: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